贾三成-老汉元宵传承人

贾三成,男,1953年11月14日出生,“老汉元宵”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贾氏制作老汉元宵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第一代:祖父,贾春, 1820年-1885年,

第二代:父亲,贾德胜,1905年-1970年,

第三代:本人,贾三成,出生于1953年,

第四代:儿子,贾志刚,出生于1982年。

老汉元宵是流传于太原市南部地区的民间美食,是当地人民春节、元宵节必备的传统佳肴。主要分布区域为太原市小店区、晋源区一带。

贾三成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元宵制作技艺,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熟练掌握了“老汉元宵”制作技艺,逐渐在同行中崭露头角。并且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良好的口碑,并于1990年申请“老汉元宵”品牌,1992年注册成功。2016年该项目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口味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近年来,知名度逐渐提高,已逐步成为太原市的饮食名片。2015年元宵节期间,“老汉元宵”传承人贾三成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老汉元宵”也作为北方元宵的代表,和南方的汤圆一起亮相中央电视台,为山西争得了荣誉。

贾三成做元宵,和别人最大的不同点是原料讲究、工艺先进。为了做出营养丰富,口感上佳的元宵,他首先严把选料关,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所有的原材料都亲自购买,绝不使用价格低廉、不合格的产品。同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加工时,用水把米清洗三次后用传统水缸浸泡十余小时,捞出后,放在竹筐里,沥水风干,自然条件放置十余小时,后将泡制好的江米在石碾子上碾压,然后用细罗筛取细粉,如此反复,直至全部变成细粉。通过这种工艺碾制的元宵面未经过高温,分子结构未被破坏,营养保持良好,口感软糯。馅的制作,选取上好的白糖、冰糖、桃仁、花生米(需炒制)、桂花、玫瑰、青红丝、黑芝麻(需炒制)、白芝麻(需炒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倒入熬制好的糖稀,搅拌均匀,倒入专用模具,凝固切大小均匀的小块备用。滚制元宵时,将糖块沾水蘸面,反复四到五次,直至成型。若有小的不合规格大小的元宵,进一步筛选,重复上述工序。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贾三成也做了部分的改革,把驴拉石磨改成了电动石磨,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同时把人工滚制变成了机械滚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规格和质量。

近年来,贾三成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技艺传习上,经他培训的徒弟有五十多人,已基本掌握“老汉元宵”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