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非遗答复意见

关于我区非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

 

——2018130日在太原市小店区

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区政府副区长 XXX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会后,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整改方案,并逐条进行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宣传力度,展现小店区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区文化局结合小店区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区图书馆、区文化馆的宣传阵地和辐射作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区图书馆制作了40幅宣传版面,在“全民学习周”和“12.4法制宣传日”进行街头宣传讲解,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1000份;区文化馆制作了省级非遗项目“太原民歌”专辑第二辑,同时举办了“太原传统剪纸”、“传统舞蹈”等非遗项目培训班30期;区文化局选送的非遗项目“二鬼摔跤”、“太原传统剪纸”经过选拨,将代表山西省参加央视2018年非遗春晚;利用春节、元宵节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契机,进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将舞台展示、手工技艺展示和版面宣传、媒体报道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并自觉投身到保护工作中来。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护机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完善“小店区十三五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出台操作细则并具体实施。区人民政府将非遗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划定保护区域,进行活态保护。区文化局积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建设工作,争取在2018年底建成20个规范传习所,进行项目传承,以此引领小店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道路。区财政局安排了足额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用于项目保护工作。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积极调动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其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形成互动协调机制和长效保护机制。

三、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程

非遗项目产业化对项目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文化局选择了一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项目,如“小店牺汤”、“王吴猪胰子”、“太原传统剪纸”、“山西彩塑”、“清式家具制作技艺”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发展方向。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挖掘项目潜能,帮助其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

四、做好传承人保护工作

人才队伍培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工作。区文化局每年举行两次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邀请省内非遗保护专家授课,提升项目传承能力。制定完善了传承人管理办法,对不能履行传承任务的代表性传承人,实行退出制度,及时补选新的传承人。通过命名、颁发证书、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等措施,鼓励家族传承、师傅带徒弟等保护传承方式。建立奖励制度,对非遗传承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以表彰奖励。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区政府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破解非遗保护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求实,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为促进小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