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8年工作计划

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8年工作计划

及三年规划

一、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工作安排

(一)“狄仁杰文化”讲座

4月26日上午,邀请国内“狄仁杰研究专家”现场做讲座,讲述省级非遗项目狄仁杰传说及狄仁杰相关知识。地点:小店区图书馆报告厅。

(二)非遗进校园

组织三次以上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行非遗文化传承,时间初步定于6月、9月、12月各一次,项目以手工技艺类为主。

(三)小店非遗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六月底前完成布展工作,实现免费开放。主要展示小店区非遗普查、申报、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四)举办小店区“自然与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六月九日在汾东文体中心广场,举办“自然与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活动形式为:舞台表演、版面宣传、现场手工技艺展示。

(五)完成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数据库建设

6月底前完成15个省级项目的数据库建设,年底前完成9个市级项目的数据库建设。3内,完成全部非遗项目的数据库建设。让人民群众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方便快捷了解小店丰厚的文化遗产。

二、非遗保护工作三年规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宣传力度,展现小店区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宣传阵地和辐射作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利用春节、元宵节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契机,进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将舞台展示、手工技艺展示和版面宣传、媒体报道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小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并自觉投身到保护工作中来。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护机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进一步完善“小店区十三五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出台操作细则并具体实施。区人民政府将非遗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划定保护区域,进行活态保护。区文化局积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建设工作,争取在2018年底建成20个规范传习所,进行项目传承,以此引领小店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道路。区财政局要安排足额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用于项目保护工作。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积极调动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其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形成互动协调机制和长效保护机制。

(三)、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程

非遗项目产业化对项目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文化局将选择一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项目,如“小店牺汤”、“王吴猪胰子”、“太原传统剪纸”、“山西彩塑”、“清式家具制作技艺”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发展方向。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挖掘项目潜能,帮助其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

(四)、做好传承人保护工作

人才队伍培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工作。文化局计划每年举行两次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邀请省内非遗保护专家授课,提升项目传承能力。制定完善传承人管理办法,对不能履行传承任务的代表性传承人,实行退出制度,及时补选新的传承人。通过命名、颁发证书、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等措施,鼓励家族传承、师傅带徒弟等保护传承方式。建立奖励制度,对非遗传承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以表彰奖励。

(五)保户措施

1、静态保护

(1)所有的非遗项目制作保护文本,拍摄光盘,建设数据库,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有效保护。

(2)在做好数据库建设等静态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方面工作,建立传承人档案

(3)利用每年的两节活动和文化遗产日活动,大力宣传百姓身边的文化遗产。

2、动态保护

(1)划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合理划定保护区域,活态保护文化价值高、民族认同感强的一批项目,使其生生不息,永续传承。

2设立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特别是手工技艺类传习场所,将祖先留下的珍贵技艺保护好,传承下去

(3)设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免除其后顾之忧,尽心尽力搞好传承工作。

(4)扶助一批项目走产业化道路,壮大其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