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及步骤

清式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及步骤(以圈椅为例)

清式传统家具造型古朴、高贵典雅,用料均为上等实木,工艺精湛考究,同时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具,备受亲睐,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宝贵遗产。

清式传统家具从木材到成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主要有:选料,开料,木材的干燥,下料,净料加工、雕刻,组装,刮磨,打磨等。下面我们以圈椅制作为例,从净料加工开始讲起:

(一)净料加工

按照已画好的圈椅各零件上的榫头、榫卯及槽口的具体位置尺寸,经行开榫、打眼、铣槽、磨光加工。

1、开榫加工

开榫凿眼,即按家具各个部位连接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榫卯结构。开榫前要现在木料上画线,决定锯割凿榫眼的位置。严格按照尺寸对圈椅的前后腿、面边、联帮棍、前后枨、圈扶手、圈中节、圈上脑、前横券口、山横券口及山立券口进行加工开榫。

2、打眼加工

圈椅中要打眼的零件有:圈椅的前后腿、前后面边、抹头、圈扶手、圈中节及圈搭脑。

3、铣槽

圈椅需要铣槽加工的部件有:椅圈、面心板拼版(三块)、抹头、前枨、山枨、后枨、前后腿及联邦棍。

之后要进行严口、净口的修整,即确保每一个结构部件单元的表面都符合严格的尺度规定。

4、磨光工序

采用纯手工打磨。打磨顺序为根据木料纹路,顺纹打磨,先平面抛光,后曲面磨光。圈椅的各零部件的型面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完全由平面型面构成的零件,如圈椅的前后牙板、面心板、前横券口、前立券口、山横券口及山立券口;第二种是完全有曲线型面构成的零部件,如椅圈、联帮棍及靠背板;第三种是由平面型面和曲线型面相结合构成的零件,如前后腿、前枨、山枨及后枨。

(二)圈椅装饰纹样雕刻的工序步骤

1、画活,即工艺设计,把图案画在木料上以便雕刻,其中涉及木纹与图案的协调,用料等,最后,根据装饰纹样曲线的走向及其弯曲度选择不同型号的铲、凿、等工具将零件上卷草纹样的大体轮廓整出,即成粗坯。

2、锯轮廓,按照画样用钢丝锯锯出山券口的内轮廓线或外轮廓线。

3、凿刻,在雕刻前先用各种型号的圆凿按照卷草纹样的走向将纹样的大体轮廓凿出。

4、铲削,凿出固定的卷草纹样曲线后,就可以进行铲削,要求产出雕刻纹样轮廓及其自身结构的深浅层次变化。

5、细雕,在木材上雕琢美丽的花纹,能为家具增添立体感和戏剧性。在雕刻时应当使刀法走向与木材纹理走向保持一致,并且时刻注意雕刻纹样的深浅层次变化,逐层进行精细雕刻。

6、扫活,用光木锉、尖木措、刮刀等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对基本完成的靠背板及线脚进行细致的修补,修补完后用砂纸将其打磨至光滑。从而使雕刻出来的装饰纹样的形体及线脚更加圆润光滑,加工痕迹无遗留。

(三)组装(攒活)

行业术语叫做“攒活”,指将加工好的零件组合成为成品家具的加工过程,是在对零件进行精细加工的同时,进行零部件的组合。零件组合首先是剔榫眼,减榫,异型部件粗磨找型,然后是初步组装,铩肩口,扫活。

根据图纸要求在制作榫头和卯眼时要绝对准确,不能差之毫厘,扣合要严谨,敦睦结构要讲究交圈不同构件之间的线脚和平面浑然相接,以取得“天衣无缝”的效果。

(四)打磨

打磨工艺在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检验家具质量高与低的重要标准,如俗语有:“一凿、二刻、七打磨”。

在打磨过程中,打磨方向及其重要,否则会破坏木材的表面纹理。

对于高档的硬木家具一般都是先干磨,后水磨,再干磨的工艺过程;像楠木等软木家具则一般只采用干磨的工艺。

1、传统打磨工艺

在传统家具的制作中,打磨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家具表面的美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磨质量的好坏。

要使传统家具的表面光滑,在打磨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从粗到细12道打磨工序(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用80#--5000#砂纸逐次进行整体干磨),每道工序磨工必须将上道留下的痕迹彻底打磨干净,将其所有刀痕、飞边、立茬都打磨干净,再使用最精细的工具将家具表面打磨得平滑无比。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在打磨过程中,有缺陷的地方要进行补齐。

这12张不同型号的砂纸在家具打磨过程中也各有分工,比说120-600型号的砂纸是打磨家具基本的外形、磨掉木材加工痕迹、细砂痕及木材表面的木毛;600-1500型号的砂纸是打磨家具的细部,使各零部件表面达到精光;1500-5000型号的砂纸则是让家具更为出神韵,这一步也叫水磨。作为最后一道水磨工序,也有的采用传统的“锉草水磨法”进行打磨,使制作出来的家具更贴近传统。

2、现代打磨工艺(以楠木为例)

楠木打磨有一定难度,一般建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100号(以下砂纸)整形到位,300、500、800、1000、1500、2000、2500、3000,5000按部就班进行(中间可以加号,分级越多每一级打磨越省力、越快)。

现代打磨工艺在打磨时要借助支持台面进行,尤其是楠木。仅用手工打磨,不容易磨出平面。打磨的支撑台面分刚性和柔性支撑,打磨平面需要平整的刚性支撑,刚性要好,最好是一块钢板或是厚玻璃。用力要均匀,控制四个角,或前后左右,不要压偏了。在粗磨阶段前面用力,收尾时要轻。先用新砂纸,收尾用旧砂纸。

每道工序磨工必须将上道留下的痕迹彻底打磨干净,先用布擦掉灰,在逆着光观察磨痕。每一种标号都要打磨到位,不可马虎。600号以后,木纹开始慢慢展现出来。800号左右是关键,正好是楠木孔眼的大小,应该多花点时间尽量磨掉孔眼。好的楠木,1500以后就比较耀眼了。到了高标号可以改用柔性支撑,在砂纸下垫一块布,这样既节约,有可以避免高标号砂纸黏糊的颗粒使得木头产生划痕。

打磨方法补充:

楠木只能干磨,不能见水。见水后打磨的表面容易发毛、起细小的裂纹等。由于真正楠木油性大,糊砂纸,浪费大,故可用水洗水磨砂纸的办法还原,这样砂纸就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了。

(五)擦蜡

擦蜡工艺是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传统修饰工艺,它充分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色泽,使家具表面呈现出柔和富丽的绸缎色彩,楠木表面则呈现金属般金碧辉煌的色泽。擦蜡后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腐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膜由于不断地被空气氧化、人体抚摸、抹布擦拭等,使家具的表面、棱角、边线等呈现出一种自然透亮、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