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卯生
太原民歌主要由情歌、民间小调、民间叫卖曲、劳动号子和新民歌组成。太原民歌抒发爱情、叙述事由、描绘风景、表现劳动生活和自然常识等,涵盖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唱词语言朴实简练,比喻生动夸张,再加口语化的装饰音,以及花彩的衬字,形成了太原民歌区别于其他地域民歌的独特风格。
刘卯生,太原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二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太原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优秀专家,杰出艺术家。其作品《五头赶车》在中央电视台及山西电视台多次播出,被总政歌舞团张继刚选定为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序幕主唱。他的演唱“情真、味足”咬字清晰,风格独特。曾获全国第七届、十一届、十四届、十五届“群星奖”作曲金奖。
30多年来,共获国家政府是最高奖“群星奖”金奖2项,优秀奖1项。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各种奖励50余项(次)。在全国及省、市刊物发表论文及作品20余篇(件)。作曲的秧歌剧、策划的节目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出10余次。1985年演唱的民歌《五头赶车》在中央电视台“百花园”栏目中4次向全国播出。收集整理的唐代古乐《灯影儿·搅乱弹》被收入中国民间器乐集成卷。
1991年倡导编辑的《太原民歌选集》一书由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创办的全省首家农村业余艺术学校、文化轻骑队,晋阳民间艺术团均受到国家和省市以及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1995年组建编排的山西民间艺术精品,全省唯一的“女子背、铁棍”走出娘子关,首赴京城,参加“全国第二届西部大庙会”展演。受到京城百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高度赞誉,轰动京城。1997年在中央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七届群星奖”比赛中,秧歌剧《换鸡》获作曲金奖。1998年编辑了《祁太秧歌唢呐王》、《走西口》、《中国金唢呐》盒式音带,由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发行。同年接受了新华记者的专访。是我市较有影响的民间音乐家、艺术家。
1999年小戏《换鸡》代表山西参加了昆明世博会山西馆开馆仪式表演,2001年小戏《一袋谷种》再次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
2002年12月该剧作为十六大献礼节目,进京参加展演取得成功。论文《群众文化发展关键就在于体制》同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群众文化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填补了我市群众文化科研成果奖的空白。
演唱的太原民歌《五头赶车》、《姐妹俩》2002年由中华文艺音响出版社制作成CD,向全国出版发行。2004年整理改编的歌曲《晋祠是个好地方》被选入《中国群众文化优秀创作歌曲选》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论文《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太原秧歌的沿革发展与走向》,被选入2004年太原文化发展蓝皮书。并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11朋编曲的VCD《祁太秧歌大联奏》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2004年12月演唱的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被总政歌舞团团长兼导演张继刚选定为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序幕演唱,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专场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京城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