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
[摘 要] 非遗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再创造的文化遗产。非遗持有者即社区、群体、或个人,他们既是继承者、实践者,又是创造者。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是确保非遗生命力的措施之一。目前在高校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这一措施的重要体现。[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
07-09
18
-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赵 跃1周耀林2(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2.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摘 要〕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
07-09
18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驱动机制研究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专家问卷法等方法,经过两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影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26项驱动因素。根据相关理论及各驱动因素的功能与特点,按照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效应,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系统划分为推力、拉力、支持、中介四个系统,这四大子系
07-09
18
-
“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
“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张立波 张 奎(中国海洋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摘 要] 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由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庆等主导形成的非遗小镇进行改造,在小镇内居民与外部社会力量相互合作下,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融入非遗小镇创新发展之
07-09
18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科学发展张秉福(山东科技大学 文法系,山东 泰安 271021)提 要: 合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从而使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深刻复杂的社会变迁中走出了生存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目前我国非遗产业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
07-09
18